心靈文化(二)
Spiritual and Moral Culture

學習老祖宗們美好的道德文化, 走入中國, 洗滌心靈

12/10/23

三個稀奇重疊單字的正確讀法 (12/04/23)

›
 

掌握中庸大道 (12/04/23)

›
 

六個字的成語 (12/04/23)

›
 

中國最神秘的四大古墓 (12/04/23)

›
 

愛人者恆愛之, 敬人者人恆敬之 (12/04/23)

›
 
11/26/23

原來王維的「相思」是寫給男人的 (11/22/23)

›
 

中國傳統色到底有多美?(11/22/23)

›
 

沙漠中的敦煌美女 (11/22/23)

›
 

泰山上的著名字謎刻石 (11/21/23)

›
 

古文能有多驚艷 (11/21/23)

›
 

IT小師父的智慧留言 (11/21/23)

›
 
9/13/23

你這輩子來到底要幹什麼?答案很簡單!(09/09/23)

›
 
2/21/23

為什麼有的人有福,而有的人窮命苦呢 ? (02/16/23)

›
 
2/19/23

韓國的文化自卑有多嚴重 ? (02/10/23)

›
 

古人是如何過年的 ? (02/09/23)

›
 

一副賊都不敢偷的對聯 (02/08/23)

›
 
11/13/22

萬里長城之上有一塊定城磚 (11/06/22)

›
 

宥坐之器 (11/02/22)

›
 
11/2/22

蘇綉傳承人用針線繡出"逼真" 青銅器 (10/29/22)

›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10/29/22)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10/29/22)

›
 
9/9/22

一分鐘了解下你的整個人生 (09/08/22)

›
 
9/8/22

中國人無法抵擋的漢字 (09/06/22)

›
 
8/29/22

中國古典舞 (08/27/22)

›
 
8/13/22

人生是一場自渡自擇, 心寬是福,豁達是路 (08/11/22)

›
研究佛學的人說:深山的鹿,不知歸處;萬般皆苦,只可自渡;天意無常,順其自然。 “渡”是一種別人不明白的豁達,“渡”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放下,所以不必向任何人傾訴你的苦衷,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自己的傷痛自己撫平,自己的痛苦自己嚥下,自己才是自己的救星,...
8/8/22

今年的立秋不一般 (08/07/22)

›
 
7/17/22

宥坐之器 (07/15/22)

›
 
7/10/22

蘇軾的一生足跡 (07/08/22)

›
 
7/1/22

小神童的成語接龍 (07/01/22)

›
 
6/27/22

描寫人生境界最高的一首詩: 宋代蘇軾的"定風波" (06/27/22)

›
 

佛教裡的法是一種大智慧(06/27/22)

›
 
5/1/22

清朝人如何打招呼 (04/30/22)

›
 
4/2/22

跟老人有關的四個字 (03/31/22)

›
 

中國古代文人的天花板 (03/28/22)

›
 
12/29/21

紅塵過客 (12/29/21)

›
12/13/21

中國的無根一代 (12/08/21)

›
 
11/21/21

劉禹錫在安徽過的好不好 ? (11/14/21)

›
 

古人才是時尚達人: 八大時尚文物 (11/14/21)

›
 

用一個成語代表一個省 (11/11/21)

›
 
11/3/21

中國歷史年表 (11/03/21)

›
10/24/21

厚德才能載物 (10/21/21)

›
 
10/10/21

北京大爺聊胡同 (10/06/21)

›
 
8/29/21

馬來西亞的中文教育 (08/27/21)

›
 

史上最窮的對聯 (08/21/21)

›
 
7/18/21

4歲王恆屹背《將進酒》(07/13/21)

›
 
7/10/21

三句古話老話害人不淺 (07/07/21)

›
 
7/2/21

中國文化歷史↠筷子Chopsticks (07/01/21)

›
6/15/21

美女老師解析 奪命書生:辛棄疾 (06/14/21)

›
3/15/21

古人智慧讓我們學不完 (03/15/21)

›
 
12/19/20

生僻字 (12/19/20)

›
好有意思的一首歌“生僻字”,作者“陳柯宇”是大陸的歌手,但竟然用繁體字作詞,還懂注音符號,真的有意思!
11/1/20

講解員精闢歷代建築物名堂 (11/01/20)

›
 
10/24/20

千古奇詩 (10/24/20)

›
 
10/8/20

樂在棋中 (10/07/20)

›
 
10/4/20

百歲西關小姐的廣府傳統西關文化 (10/04/20)

›
 
9/10/20

十二生肖與時辰的關係 (09/10/20)

›
 
7/26/20

狗咬呂洞賓 (07/26/20)

›
6/5/20

天長地久的俗字 (06/05/20)

›
5/17/20

200多歲的中國徽州老宅“漂洋過海”,落地美國波士頓 (05/17/20)

›
5/1/20

了解一下古代四合院的大門 (05/01/20)

›
四合院中不同的大門代表不同的地位, 象徵著古代人們等級制度的森嚴!【這裡是北京】
4/9/20

兩項精彩的中國民粹表演 (04/09/20)

›
3/5/20

心理學研究表明:「破窗效應」會毀掉一個人的生活!(03/05/20)

›
一定要及時糾正! 以下摘自【深夜讀書】
2/28/20

你看懂了嗎?20個佛教經典故事,全部看懂你就是“開悟人”(02/28/20)

›
2/26/20

一個被謬傳了千年的人生警句 (02/26/20)

›
2/23/20

中國人的"吃”文化 (02/24/20)

›
2/4/20

星火燎原 (02/04/20)

›
1/31/20

台灣傳統藝術與保存技術-剪黏泥塑 (01/31/20)

›
針對各項傳承臺灣傳統文化之重要傳統藝術與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在進行保存、傳承之後,更應具體推薦給社會大眾,使其瞭解臺灣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同時作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更應將臺灣傳統表演藝術、工藝美術及其應運而生的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的獨特性介紹給國際社會。
1/21/20

悟禪 (01/22/20)

›
10/4/19

一雙筷子 (10/04/19)

›
這筷子影片當初因機緣讓習近平看見了,習大大大為感動, 以為是大陸中國人拍的,忙問這導演是誰?有才! 當屬下回話說台灣拍的, 聽說他沈默很久⋯ 政治讓我們以為自己是 國民黨、 民進黨、 共產黨…… 但一雙筷子, 卻讓我們明白, 自己是----- 中國人!...
5/29/19

一個輪回的對視 : 一個是好奇一個是羨慕 (05/29/19)

›
4/6/19

原來這就是祖宗十八代 (04/06/19)

›
3/31/19

留言版的由來 (03/31/19)

›
3/30/19

[經典詠流傳]楊洪基、王晰為你唱經典《滾滾長江東逝水》(03/30/19)

›
《經典詠流傳》是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製作推出的中國首檔大型原創詩詞文化類音樂節目,由撒貝寧擔當主持人。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寶儀、著名音樂人庾澄慶共同組成鑑賞團,共同為觀眾解讀經典背後的文化內涵。成龍、楊洪基、王...
2/23/19

紅桃粿鼠曲粿 :潮汕人的鄉愁 (02/23/19)

›
(伊蕾分享)

福建人最會吃番薯,花樣特別多!(02/23/19)

›
(伊蕾分享) 番薯是藝名最多的農產品,名字帶“番”,是因為它由明代福建商人從南洋引入國內,最早在福建登陸。南安曙光村是福建番薯的名產地之一,今天就跟我們去看看當地如何製作特產番薯乾和番薯澱粉,並用它們烹飪葷素兼備、豐盛質樸的番薯大餐! Sweet potato ha...
2/9/19

台灣《漢聲》黃永松先生寫的《春趣》(02/09/19)

›
(楊静敏分享) 果然有趣。矛盾之惑,漢字之妙,盡在其中。 1、不脫嫌熱,脫後嫌冷,此乃春天。 2、不送不安,送後不廉,此乃春節。 3、不看失落,看後失望,此乃春晚。 4、不乘難歸,乘後難受,此乃春運。 5、不寫不甘,寫了不通,此乃春聯。 ...
1/27/19

江西深山千年名寺,素齋獨樹一幟!(01/27/19)

›
(伊蕾分享) 今日小暑。俗話說“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小暑一來,持續高溫的三伏天也即將拉開序幕,悶熱潮濕的天氣難免令人脾氣暴躁、心煩意亂。 今天我們移步江西的深山老林,向寺院內的比丘尼師父們取取經,看看她們如何在日常的飲食起居中保持平心靜氣、在炎炎夏日裡覓得清涼。 ...
1/22/19

老祖宗傳下來的中國"十大規矩" (家喻戶曉) (01/22/19)

›
(謝大成分享)
1/13/19

中國人用筷子吃飯的歷史 (01/13/19)

›
(符曼燕分享)
1/3/19

2019 每日箴語 : 每日一語貼於首頁,總收集於本頁 (吉如站提供)

›
* 厚道,不是因為退縮示弱,是因為我們強大到,願意成全。 * 長得那麼美那麼帥氣,自己卻不知道,這就是氣質;那麼有錢那麼有才華,別人卻不知道,這就是修養。 * 被恨的人沒有痛苦,恨人的人卻終將遍體鱗傷,所以,絕不去恨人。 * 緣分是本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
6/13/18

了不起的孩子: 挑戰:小書法家巧背百家姓 (06/13/18)

›
(謝大成分享)
6/10/18

《玄奘之路》EP12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11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10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9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8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7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6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5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4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3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2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玄奘之路》EP1 還原真實的玄裝法師豆瓣9.4——歷史/紀錄/傳記 (06/10/18)

›
(阿芳姐姐分享)
4/10/18

擊敗北大碩士,外賣小哥奪冠《中國詩詞大會》(04/10/18)

›
(謝大成/林翠儀分享) 擊敗北大碩士,外賣小哥奪冠《中國詩詞大會》:身處困頓,仍仰望星空 文 | 難得君 “海為就是《天龍八部》裡那種掃地僧。他根本就不管江湖中的事,但是他一旦出手,就會震驚整個江湖。” -01- 清明小長假三天我哪兒都沒去,就窩在家裡陪我爸...
4/8/18

《中國詩詞大會 第三季》(04/09/18)

›
(林翠儀分享)
2/24/18

一禪小和尚 (02/24/18)

›
(Jean分享)
1/25/18

太在乎,你就輸了;隨心隨緣,你就贏了!(01/25/18)

›
(大川分享)
1/8/18

爆笑,中華古詩詞 (01/08/18)

›
(馬駿華分享)
1/3/18

2018 每日箴語 : 每日一語貼於首頁,總收集於本頁 (吉如站提供)

›
* 過去酒逢知已千杯少,現在酒逢千杯知已少。 * 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 * 要定期的對記憶進行一次刪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人生苦短,財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簡簡單單的生活就是快快樂樂的生活。 * 簡單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
10/23/17

那些被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 (10/23/17)

›
(謝大成分享)
10/17/17

你的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美(法国奇幻短片《Lila》)(10/17/17)

›
(阿芳姐姐分享)

史上最感人的人中國動畫《相思》 (10/17/17)

›
(阿芳姐姐分享) Most touching Chinese Animation "Love Sickness"
10/16/17

錦繡紀第三集 : 采桑 (10/16/17)

›
(阿芳姐姐分享) 【本期看點】桑梓之地,喻為故鄉。桑樹的傳播,早於絲綢的傳播,並為絲綢的傳播奠定了基礎。絲綢傳播到了新的地方,有了一個又一個“故鄉”後,以何種狀態存在呢?伊朗的絲毯,泰國的蒙空,韓國的明綢,大英博物館的收藏,都會令我們感慨萬千。桑蠶和絲綢的對外傳播,不僅賦...

錦繡紀第二集 : 引線 (10/16/17)

›
(阿芳姐姐分享) 【本期看點】紗的薄取決於絲的細,幾千年來,繭絲以輕搏重,令我們的歷史和文化獨具特色。1972年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禪衣,薄如蟬翼,重量只有49克,標誌著我國古代絲綢技術的巔峰水平。以較硬的生絲為經線,以柔軟的熟絲為緯線就能編織出強度好的絲綢品種(錦...

錦繡紀第一集 : 穿梭 (10/16/17)

›
(阿芳姐姐分享) 【本期看點】幾位絲綢工匠和專家,有意或無意,尋找或恢復兩千多年來失傳的絲織技藝。強度可做降落傘的絹,經緯線奇妙相交的羅,經線密度超高的錦,都給复織帶來無法預計的困難。在這一段段與古人無言的對話中,我們感覺到了遠古絲綢殘片充滿生命力的呼吸。中國古代織工的智...
10/9/17

金剛為什麼怒目?菩薩為什麼低眉?(10/09/17)

›
(謝大成分享摘自網路) 佛門中常說有怒目金剛的菩薩,也有慈眉善目的菩薩,這樣的說法,即與下述典故有關。 隋朝時,史部侍郎薛道衡有一天到鐘山開善寺參訪。偌大的寺院裡一片寧靜,寺中每個出家人都善盡本份,各得其所。有的在林蔭下經行,有的在禪堂中打坐,有的則勤於執務,個個舉...
10/8/17

老祖宗留下的10句老話,說盡人生百態 (10/07/17)

›
(謝大成分享) (來源:儒風大家) 01  斗米養恩,擔米養仇 一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 但是,你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 一斗米不夠,二斗米不夠,一擔米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 生活裡常...
9/24/17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紀錄片 (09/24/17)

›
(阿芳姐姐分享)
9/21/17

央視紀錄片【先生】陳寅恪:書讀完了,但書是教不完的 (09/21/17)

›
(阿芳姐姐分享)
9/19/17

感悟 | 忙了一輩子,什麼才是你的?(09/19/17)

›
(謝大成分享) 1. 愛人是你的嗎?不是 你們雖然風雨同舟、快樂同享、身體交融、情感交匯,但總有一天要分手。同生有可能,但共死決不會,白頭到老只是美好的願望。 2. 子女是你的嗎?不是 你們雖然有著濃濃的血緣關係,有著難捨難分的骨肉親情,那也只能有...
9/15/17

戰國七雄的文字長什麼樣?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文字?(09/15/17)

›
(楊静敏分享) 原創 2017-09-13 國史通論 國史通論 秦國疆域圖 在之前的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提到,中國之所以能夠做到“分久必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而這個認同的形成,首先就要感謝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兩千多年前統一了文字。那...
›
Home
View web version
Powered by Blogger.